時間:2024-12-04 來源:本站
職業場所噪聲事關從業者身心健康。長期暴露在高強度的噪聲環境下,易導致聽力下降,引起耳鳴、耳聾……據報道,全球約有6億工人在噪聲場所工作,大約有16%的工人因工作場所噪聲而失去聽力,嚴重者可致職業性噪聲聾。職業性噪聲聾已成為我國僅次于塵肺病的第二大類職業病,也是全球最關注的職業性疾患之一,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。本篇文章為您詳細介紹噪聲及危害、預防噪聲聾的措施等。
守護聽力,預防職業性噪聲聾,你我同行。
定義
凡是使人感到厭煩、不需要或有損健康的聲音都稱為噪聲。噪聲作業是指工作場所8小時噪聲等效聲級大于等于80分貝的作業環境。噪聲是存在最廣泛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之一,基本上各行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噪聲危害,特別是打磨、切割、沖壓、粉碎、攪拌等工作崗位會產生嚴重噪聲危害。
類型
根據噪聲來源不同,可分為以下3類:
機械性噪聲:機械的撞擊、摩擦、轉動所產生的噪聲,如沖壓、切割、打磨機械等發出的聲音。
空氣動力性噪聲:由于氣體體積突然發生變化引起壓力突變或氣體中有渦流,引起氣體分子擾動而產生的噪聲。如鼓風機、通風機、空氣壓縮機、燃氣輪機等發出的聲音。
電磁性噪聲:電磁設備內部交變力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聲音,如變壓器所發出的聲音。
危害
長期接觸生產性噪聲,對作業工人最重要的影響是聽覺系統產生損害,長期接觸噪聲而發生的一種漸進性的感音性聽覺損傷,稱為職業性噪聲聾,職業性噪聲聾是不可逆的聽力損失。除了聽覺損傷,還可能影響到心血管系統功能、神經系統、內分泌系統、生殖系統等功能。可能會有頭痛、頭暈等表現,還會影響睡眠,出現血壓升高、免疫功能下降、腸胃不舒服等癥狀。長期接觸噪聲的女性還有可能引起月經異常、痛經等。
預防
長期接觸噪聲所致的緩慢、進行性發展的聽力障礙,早期脫離噪聲環境后可改善,久之則難以恢復,所以預防是關鍵。
1.聲源控制。針對聲源采取噪聲治理措施,控制或消除噪聲源,這是最根本的防治措施。選擇低噪聲設備,改進生產工藝,提高機械設備加工精度和安裝技術。
2.控制傳播。可以通過隔聲、吸聲、消聲、隔振和減振等手段控制噪聲傳播,或工作崗位盡量遠離噪聲源。
3.個體防護。如果因各種原因生產場所的噪聲強度不能得到有效控制,應按照國家標準要求《護聽器的選擇指南》(GB/T23466-2009)的要求為勞動者配備耳塞、耳罩、護耳器等個人防護用品。
4.健康監護。職業性噪聲聾發病隱匿,損害早期個人感覺并不明顯,但通過醫學檢查可以及時發現。定期對接觸噪聲的工人進行職業健康檢查,特別是聽力檢查,以便早期發現聽力損傷,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。噪聲作業工人應進行上崗前體檢,凡是有聽覺器官疾患、中樞神經系統和功能失調者,不宜從事噪聲作業。
5.管理措施。掌握噪聲危害現況(勞動者噪聲暴露水平及健康危害程度),制訂噪聲危害控制計劃并組織實施;定期檢測車間噪聲,監督檢查預防措施執行情況及效果;做好噪聲控制設備的維護與管理;高噪聲區域設置警示標識;減少噪聲區域人員數量和停留時間;監督檢查護耳器的選擇、使用和維護;建立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,對聽力檢測結果進行動態分析,妥善處理噪聲敏感者和噪聲聾患者;合理安排勞動和休息,縮短暴露時間,休息時應離開噪聲環境,使聽覺疲勞得以恢復。
稿件來源 | 事業發展部 程遙
初 審 | 邢 軍
復 審 | 杜 洋
終 審 | 徐明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