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林腦炎防治
時間:2016-04-22
來源:本站
森林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。職業性森林腦炎是指勞動者在森林地區的職業活動中,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,具有明顯地區性和季節性。亦是我國法定職業性傳染病之一。本病多見于森林區,流行于春、夏季節,病人常為森林作業人員。
本病經帶有病毒的蜱叮咬侵入人體,進入人體的病毒數量較多或人體抵抗力低下時最易發病。每年5月下旬至6月為流行高峰期。病毒在蜱體內可繁殖傳代,因此,蜱既是傳播媒介又是儲存宿主。林區的作業人員為該病的好發人群。
潛伏期一般為10~15天,也有長達1個月者?;颊咭话阃蝗话l病,1~2日內達高峰,并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、頸和肢體癱瘓和腦膜刺激癥。輕者起病多緩慢,有發熱、頭痛、全身酸痛、耳鳴、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,經3~4天后出現神經系統癥狀。重者起病急驟,突發高熱或過高熱,并有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、感覺過敏、意識障礙等,迅速出現腦膜刺激癥,數小時內進入昏迷、抽搐、延髓麻痹而死亡。
依據我國職業性森林腦炎診斷標準(GBZ88-2002),森林腦炎臨床表現可分為:
1.輕度森林腦炎:突然發病,發熱,伴頭痛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,體溫多在一周內恢復正常;血清特異性抗體IgM或IgG陽性。
2.中度森林腦炎:輕度癥狀加重,并出現頸項強直及陽性Kernig征、Brudzinski征等腦膜刺激征。
3.重度森林腦炎:在中度森林腦炎癥狀加重基礎上,出現a.頸肩部或肢體肌肉遲緩性癱瘓、b.吞咽困難、c.言語障礙、d.意識障礙或驚厥、e.呼吸衰竭,五項中情況之一者。該病預后尚可,輕、中度森林腦炎患者治愈后可照常工作;重度森林腦炎患者恢復正常也可照常工作。
故進入林區作業人員每年3月前完成森林腦炎疫苗預防接種,疫苗有效期約為一年,每年均需重復注射疫苗; 在林區作業時應穿戴防護服,扎緊袖口、領口和褲腳口以防止蜱的叮咬;加強防蜱滅蜱可有效降低森林腦炎發病率。
蜱叮咬后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、清除殘留物,早期行對癥和支持治療。發病后需要到專業醫院診斷和治療(如林區作業人員需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職業病院診治)。確診患者治療結束后向勞動部門申請進行工傷鑒定和傷殘鑒定。
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森林腦炎,由于接種后1.5-2個月方能產生抗體,故進入林區者預防接種應在3月份前完成;其有效期約為一年,故林區工作者每年均需重復注射疫苗。
綜上所述,森林腦炎防治關鍵在于進行疫苗接種及發生蜱叮咬后及時有效治療。